凤凰网首页 +关注凤凰影响微博 订阅双月刊

广药“体制病”:金钱能砸出王老吉吗

2012年09月21日 14:46
来源:凤凰网商业 作者:高巍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新建总部、扩建生产线、投放广告……经过了近三个月的过渡期,广药在产能、营销等方面频频发力,红罐王老吉也在逐渐铺开,试图延续市场对王老吉品牌的忠诚。

但在产能不足、营销乏力等问题之外,广药还不得不面临一个更棘手的问题:若不改变现有体制,引入专业市场化团队,套在国有体制之上的王老吉,除了花钱,还会做什么?

知名品牌专家娄向鹏认为,广药现在目前的劣势最大根源是体制所致。而一位证券人士表示,广药如果不能突破体制,引入优质的运营团队和市场化机制,仅靠砸钱肯定是和加多宝无法竞争的。

掷重金扩张产能

王老吉最近可谓动作频频。凤凰网了解到,经营红罐王老吉的王老吉大健康公司总部已于7月在南沙区正式注册,并将在南沙建立全球最大、最标准的样板式生产基地,规划年产能将达10亿罐,年产值30亿。工程将在一年内启动。

事实上,自今年5月加多宝被判停止使用王老吉商标后,广药在产能上一系列的“大跃进”正开始浮出水面,南沙的基地已是广药自建的第三个王老吉产能基地。前两个是在泰州国家级医药城建立的产值10亿的生产基地,以及正在扩建的白云山凉茶安徽阜阳生产基地。综合三者,广药正在建设的王老吉生产线产值已达45亿元。

与此同时,广药也在积极寻找OEM代工弥补缺口。6月,广药集团和银鹭、统一等30多家食品企业签约代工生产,这使得7月份的产能相比6月份增长了10倍。

以上多笔投资,加上已在规划的总部大厦,广药并未公布这些投资的金额,但注定是一笔不菲的费用,这为广药宣称的“资金雄厚”做了鲜明的注脚。而这只是开始,根据规划,广药将在华中、西北、西南、东北等多个区域设立生产基地,缩短全国范围的供货半径,最终完成产能的扩张。

一位广药内部人士向凤凰网透露,自从收回王老吉品牌后,集团内部就有一股“大干快上”的风气,希望尽快把大量的资金砸进王老吉,“有一种要跟加多宝死拼到底的感觉”。

“这种突击花钱的方式在客观上的确能能弥补广药在产能上的不足,但考虑到时间成本和目前的销售情况,这样的投入在两三年内难有回报。”一位长期关注广药的证券人士表示。

渠道突破缓慢

在这种遍地开花似的“大跃进”同时,广药也试图突破加多宝的渠道壁垒。

8月15日和8月28日,在南昌和苏州街头,加多宝和广药王老吉的工作人员发生肢体冲突,双方均有人受伤。原因正是双方争抢销售渠道。

而在饮料的传统销售渠道上,按照广药的说法,红罐王老吉已在全国铺货,并已覆盖全国各地主流的卖场、士多店、餐饮渠道等,尤其是在一线省市已经有大量货源。

“以广州为例,东山百货、友谊百货、全家便利店等上千个商超、士多和餐饮渠道,消费者都能买到红罐王老吉。”广药相关负责人在一场媒体发布会上说。

但实际情况似乎并非那么乐观。凤凰网编辑多日走访天河、越秀、海珠等核心区发现,在吉之岛、华润万家、家乐福等大型超市中已有王老吉上架,但在街边零售终端和餐饮店的冰柜中,见到的几乎都是加多宝的身影。在天河区的一家全家便利店中,编辑没有发现红罐王老吉,工作人员称,由于销量不好,现在已经暂停进货。

除此之外,凤凰网编辑在江西、安徽、湖南、云南、四川等省的二三线城市调查发现,街边小店、超市中几乎贴的都是“加多宝更名”的广告,凉茶市场基本被加多宝所霸占。当编辑问及“怎么没有王老吉凉茶”时,每家店铺的老板回答非常统一:王老吉改名成了加多宝。

面对积加多宝近十年的渠道“壁垒”,广药也有自己差异化的路子——药店。广药称,王老吉已在采芝林、健民医药等终端中上架,编辑所见确实如此,但购买者寥寥。在品牌专家娄向鹏看来,药店渠道只能作为补充渠道,广药这种做法是为了增加曝光率。“去药店里买王老吉的人不会多,这对红罐王老吉的销量提升可以忽略不计”。

尽管如此,广药还是表现出对医药渠道的看好。今年7月6日,作为国际药店连锁巨头联合博姿执行主席史提芬诺·佩西纳表示,联合博姿可利用其在全球二十余国家的渠道网络推广王老吉。资料显示,其批发和分销网络服务于全球15个国家的12.6万多个药房、医院和保健中心,还在9个国家拥有大约3100个店面。

“广药当然希望尽快完成渠道建设,但是并不是那么快。当年加多宝用了多少年才做了一个全国性的凉茶渠道,广药不可能两个月就能完成。全国这么大的市场,没有一个企业一年内能建立覆盖全国的销售渠道。这场争夺才刚刚开始而已。”正见品牌顾问首席执行官崔洪波表示。

金钱能否“砸”出市场?

渠道不畅,自然导致销售乏力。

凤凰网编辑走访广州多家饮料经销商了解到,红罐王老吉出厂价不含税50元/箱(24罐),批发给零售商为72元/箱,利润22元。在零售端,王老吉零售价为4元/罐,甚至在一些商超和便利店中售价比加多宝凉茶更高。这让利益驱动的经销商、零售商们面临一个现实:加多宝更好卖,至少目前如此。

天河区员村一家饮料经销商告诉凤凰网,来批发凉茶的,他都建议进加多宝,因为“王老吉走货很慢”。越秀区东山口的一家经销商称,红罐王老吉也有一些批发量,但基本不到加多宝的一半。

这便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营销不力导致销量偏低,销量偏低影响终端和经销商的积极性,进一步导致企业出货不畅、回款缓慢,难有更多资金投入营销。

娄向鹏认为,在裁决结果出来后,广药应当坚持“怕上火,喝王老吉”的口号,迅速推出新的红罐王老吉,承接市场的观念和对产品的需求,但广药错过了最佳品牌承接时机。

“这正是缺乏核心运营团队的表现,也是国企不及民企的核心部分。”在更深的层面上,娄向鹏直指国企的弊病。这也是业内人士对国企广药质疑最多的地方。对此,广药公司高层并不否认,“集团好东西多,但之前发挥不出来,这是之前体制的问题。”

广药确实在尝试突破。“广告做得越多,只能说明底气不足。”王老吉大健康董事长吴长海在一场发布会上的这句话充满了火药味。此话出口不多日,红罐王老吉的广告便出现在央视等电视媒体,甚至“杀”上了加多宝冠名的《中国好声音》的片前广告。广药内部人士透露,“广药未来在媒体投放方面的资金不会比竞争对手少”。据广药估算,加多宝前8个月广告投入17亿,今年估计达20-30亿。如果广药仅在媒体广告一项上便投入超过30亿,这已超过王老吉预计今年销售目标60亿的一半。

如此重金,能否再“砸”出一个王老吉?前述证券人士说,在建国以后,广药享受了作为国企的特别优待,将陈李济、潘高寿、敬修堂、何济公、采芝林、王老吉等一系列“金蛋”收归名下,但这些都有百年积累的品牌,却在广药手中多年仍默默无闻,只有和鸿道集团合作的王老吉做出了名堂。“这说明很大一部分原因出在效率低下、市场运营能力差这些问题上。”

他续指,现在不管是铺货速度、市场反应等,应该都没有达到广药此前的预期。“广药能大手笔投入产能、营销等方面,但如果不能突破体制,引入优质的运营团队和市场化机制,仅靠砸钱肯定是和加多宝无法竞争的。”

资本市场也有所反映,广药股价也是从裁决之初的一路走高变为急转直下,摩根士丹利认为高股价已反映王老吉三年后销售百亿的情况,投资者已先行获利,并将投资评级由“增持”调低至“与大市同步”。

一位知名基金经理表达自己的疑虑:“王老吉的销量仍没有公开的统计标准,广药可以说自己今年卖了40亿甚至60亿,但真正有多少,只有自己知道。”

版权声明:来源凤凰网商业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凤凰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凤凰网商业",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责任编辑:高巍] 标签:王老吉 广药 体制 
凤凰对话
热点资讯
热点专题
关于凤凰华南
凤凰新媒体
互动邮箱:hyjj@if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