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酒行业系列报道之四
2012.12.13

导语:近日,为解决塑化剂所带来的阴影,茅台选择主动出击——以开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召集相关专家,回应各方对其塑化剂的质疑。在自证“清白”同时,茅台表示已向国家有关部门递交建议,呼吁尽快出台有关白酒塑化剂的标准。 [详细]

  “只有疯子才会给白酒添塑化剂!”贵州茅台名誉董事长季克良在发布会表明了茅台对塑化剂事件的定性。

去年已替换所有塑料管道

12月初,ID为“水晶皇”的个人博主宣布送检茅台酒塑化剂超标,茅台股价应声而跌。一贯沉默应对公众的茅台公司在接下来几天连发三份检测报告,自证产品仅含有微量塑化剂,并未超过相关标准。

而在12日,茅台在贵阳召开媒体见面会,回应各方对其塑化剂的质疑。茅台董事长袁仁国说,白酒塑化剂本来就不是问题,有人想利用大众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和关切的心理,制造公众恐慌,打击中国的白酒行业,损害投资者利益,从中牟利。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工程师王莉也介绍,自2011年台湾塑化剂事件后,茅台用不锈钢固定管道和不锈钢软管替换了所有的塑料管道,对瓶盖使用PE材质的塑料制品安全性进行了评估并严密监控。[详细]

经营未受塑化剂风波影响

此次发布会,袁仁国也亲自介绍了茅台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截至10月底,茅台实现销售收入逾300亿元,利税200多亿元,上缴税收100亿元以上。“白酒的塑化剂事件到目前为止,并未对茅台的生产经营造成任何影响。”他呼吁投资者要有信心。[详细]

贵州茅台酒

贵州茅台酒独产于中国的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是与苏格兰威士忌、法国科涅克白兰地齐名的三大蒸馏酒之一。


1915年至今,茅台酒共获得15次国际金奖,连续五次蝉联中国国家名酒称号,与泸州老窖、杏花村汾酒并称我国三大名酒,是大曲酱香型白酒的鼻祖。茅台有着神秘悠远的历史。建国以来,无数次重要大活动,茅台酒都被当作国礼,赠送给外国领导人。



 发布会上多位专家“口径”一致地表示:塑化剂本身安全性还不确定,外界无需过分担忧。

塑化剂标准不够科学

这次事件的主角“塑化剂”究竟为何物?塑化剂又称增塑剂,是工业上被广泛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助剂,在塑料加工中添加这种物质,可以增强其柔性。2011年5月起,台湾地区食品中先后检出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成分。随后,中国卫生部将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列入违法食品添加剂“黑名单”。

凤凰网注意到,发布会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围绕“白酒塑化剂标准”一事进行讨论。北大教授李可基认为,塑化剂的标准本身就是不科学的,他说,卫生部的511号函将所有食品中塑化剂含量用同一个简单的数值来规范,是在2011年台湾塑化剂事件后紧急出台的文件,是粗线条的。[详细]

“风险存在,但并不一定对人体造成伤害”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马勇表示,部分白酒中检出微量的塑化剂成分,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这不能证明企业生产了不安全的食品。“塑化剂的风险是存在的,但并不一定对人体造成伤害。就像出门在外,空气中可能弥漫了一定量的一氧化碳。”

而酒业协会秘书长王琦也多次提到塑化剂标准。他说,白酒塑化剂目前既无国内、也无国际的标准,建议政府抓紧制定白酒行业相关标准。[详细]

白酒

袁仁国曾表示,未来20年,将努力整合优质资源,收购、兼并5至10个名优白酒品牌,全面开拓国际市场,具备全球竞争力,打造世界蒸馏酒第一品牌。

  白酒中的塑化剂究竟来自哪里?现在各方说法不一。中国食品卫生和安全管理标准委员会委员熊正河认为,它并非人为故意添加,而是一种迁移量,是从包装材料等迁移至酒中。

白酒行业健康发展迫在眉睫

中国酒业协会副理事长王琦说,经过整改和企业自检,目前,中国白酒规模以上企业的白酒产品中塑化剂含量,已远远低于国外相关食品标准中塑化剂含量指标的规定。

“既要食品安全,也要行业安全。”王琦说,建议卫生部等国家主管部门,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行业内塑化剂的限量标准,使企业有章可循,让民众有判断依据。
  现场还有专家还提出,经过“黄金十年”的发展期,白酒行业尤其是高端白酒市场面临调整。在制定和完善相关标准的同时,还要引导白酒行业健康、持续发展。企业在这方面已经采取了行动。袁仁国在发布会上透露,茅台已向有关部门提交报告,建议尽快制定相关标准。但他并无说明递交报告的时间和进度 。[详细]

茅台公益活动

今年7月中旬,茅台集团向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首期捐资1亿元,面向全国资助20000名寒门学子进入大学深造。此次捐赠,是希望工程实施22年来一次性捐款数额最高、资助学生最多的一笔捐款。

经过“黄金十年”的发展期,白酒行业尤其是高端白酒市场面临调整已经是共识。在制定和完善相关标准的同时,更莫忘引导白酒行业健康、持续发展,使行业能平稳地度过调整期。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