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忠:对转危为机非常有信心
2002-2011年是中国白酒行业的“黄金十年”,但从2012年开始,“塑化剂危机”、“三公消费限酒令”、“勾兑门”、“虚假年份酒”等一系列事件后,原本一路高歌猛进的白酒行业便饱受质疑。
进入2013年,白酒行业仍在低谷徘徊,不少企业刚刚公布的半年业绩也证明了这一点。在刚刚结束的2013年贵州酒博会上,贵州珍酒副董事长张献忠在接受凤凰网专访时表示,为了应对现在的市场环境,公司加大了对两个中低端品牌的支持力度,并会借助华泽集团的渠道网络和经营经验,加速企业的发展,“我们对转危为机非常有信心。”
以下是访谈实录:
凤凰网:请您先介绍一下珍酒公司的业务和主要产品。
张献忠:珍酒公司是属于华泽集团的全资子公司,2009年我们以8250万收购了珍酒公司百分之百的产权。华泽集团是在1996年开始做酒,开始主要做代理和贴牌生产金六福。通过对金六福的运作后,全国的渠道网络有几千家,这时老板认为要收购一些有历史、品牌的酒厂,于是就在全国收购了12、13家酒厂,珍酒就是其中之一,也是唯一一个酱香型的酒厂。
收购当年的9月1日开始恢复生产,至今累计投入7.5亿元用于生产设备的升级改造和配套,目前的产能达到3000吨基酒。公司有三大品牌,有珍酒、大元帅、福星,珍酒定位中高端,另外两个定位中低端。
凤凰网:这三种品牌的销售额占比大致如何?
张献忠:从销售额来讲,中高端的珍酒占了大部分,中低端品牌的销量也不错,不过总金额略低。
凤凰网:那公司现在的一些渠道方面是正常的渠道吗?比如说像团购、商超这样的渠道吗?
张献忠:主要还是传统的渠道,包括K/A卖场、酒店、零售店、酒楼,还有一些特殊的渠道,比如团购等。
凤凰网:哪个是公司的重点渠道呢?
张献忠:重点是放在传统渠道上,团购这一块重点放在对民营企业、私有企业,它的消费不会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这一块。
凤凰网:这是原来的定位还是根据这两年政策做的调整?目前效果如何?
张献忠:这是依据国家的政策做出的调整。珍酒是中高档品牌,由于我们调整得力,所以国家政策对珍酒销售的影响较小。
凤凰网:现在不管是资本市场还是消费者市场,对白酒行业有一种观望甚至逃离的情绪,您怎么分析公司现在面对的市场环境?
张献忠:前十年中国白酒经过了高速发展,近年受到大环境影响,一些品牌的销量还是下滑,这是正常的调整,而在危机的时候,重要的是看清危机所在,然后找到属于自己的机会,我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凤凰网:那属于珍酒的机会是什么呢?
张献忠:中高端消费者对酱酒非常喜欢,酱酒的市场前景非常大,也还有很大的开拓空间。我们现在有3000吨的产能,我们是茅台的异地试验厂,有品质的保障。
凤凰网:这两年市场并不是特别的好,公司在营销方面有没有相应的调整?
张献忠:我们的战略是立足贵州,开拓全国。我们把贵州市场作为核心市场,同时也借助华泽集团全国的渠道网络优势向全国布局。同时为了应对大环境,我们的两个中低端品牌也会去不断贴近消费者,这也是近年政策出台后变得更加迫切的事。
凤凰网:今年上半年许多白酒企业的业绩不容乐观,公司的业绩如何?
张献忠:还是不错的,比去年会有增长,尤其是我们在省外市场的增幅超过了20%。
凤凰网:不少投资者对白酒企业的信心开始有些动摇,您对公司未来的信心基于什么?
张献忠:我们是一个专业的白酒公司,并且我们有遍布全国的网络,还有一支非常好的营销队伍。我们通过华泽集团的增值,产能达到了3000吨,同时我们的质量也非常好,珍酒是一款高品质的酱酒,所以我们对转换危机还是比较有信心。
凤凰网:华泽集团有多家白酒企业,珍酒如何借助集团的平台去发展企业?
张献忠:一是资金,这几年下来累计投资7.5个亿,用于珍酒公司的生产设备的升级改造和配套建设。二是华泽集团的管理优势,因为我们十几个酒厂,也有这么多的销售公司,我们在生产管理和营销管理上,都有自己的经验。
凤凰网:公司未来5年有怎样的发展目标?
张献忠:集团和公司计划在未来5年再投资10亿元,使珍酒的年销售额超过20亿,利税要有超过10个亿。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来源凤凰网商业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凤凰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凤凰网商业",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