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对于白酒行业来说,刚刚过去的2012年,是极其特殊的一年。扩产与禁酒,保价与压价,发展与安全……一对对矛盾一次次把企业推到风口浪尖,消费者的心也跟企业老总的心一样,如坐过山车般七上八下。 2012年也是极其普通的一年。产量继续涨,价格没有跌,白酒股在塑化剂风波之后又再度爬回高位,似乎一切都在延续所谓的“黄金十年”。 但潜藏的风险已有露头之势,在未来的十年里,又有怎样的日子在等着酒企大佬们?凤凰网试图记录这个特殊年份里,每一个值得关注的风险和趋势,一同总结过去,展望未来。

分享按钮

此前几年,白酒产能过剩的问题尚可掩盖在年均30%以上的增长之下,而今年以来,伴随着白酒业价格的止涨回落,不少企业竞相“限量保价”,产能过剩问题愈发突出。不少企业明知产能急速扩张可能带来的风险,但又难以抵抗近年高速发展带来的“业绩饥渴”,因此只好“饮鸩止渴”。白酒黄金十年已经过去,在下一个十年,白酒企业应认清现状,结合自身调整步伐,避免被不断扩大的产能拖下泥潭。

五年的产量目标 一年完成

根据《中国酿酒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目标是到2015年,全国白酒总产量将达到960万千升。 但在“十二五”第二年的2011年,我国生产白酒产量就已达1025.6万千升。白酒业“十二五”规划的产量目标早在2011年就已经超越了。

价格雪崩初现

酒企应尽快调整步伐

与产能扩张同时受到关注的是,今年年中,中国白酒业正经历十年来最大降价潮的顶峰。有业内人士分析,这场降价潮或将持续不短的时间,而其产生的原因之一,便是中国白酒企业急速扩产带来的产能剧增。

相关证券分析师认为,现在的白酒行业不仅更多的是在依靠前十年的惯性在前行,并且在未来还要面对此前埋下的隐患,产能就是其一。“白酒企业越早认清现状,结合自身调整步伐,才能避免被不断扩大的产能拖下泥潭。”

将白酒当成股票“上市”发行,是玩概念,还是真有可能成为营销新出路?可能两者都是。十年高速发展已使传统渠道下沉速度放缓,一些白酒企业借平台将产品“上市”,以“日售千万”赚足金钱、眼球,同时思量着能否以此另辟蹊径突出重围。将白酒产品证券化,是否能成为酒企在下一个十年中可采用的营销手段?业内较为一致的观点是,鼓励酒企尝试在营销方式上的创新,但在已不如此前明朗的大环境下,更需注意风险。

白酒新渠道

在酒类投资品种中,最为人熟知的当属红酒投资,而近两年来,对于白酒的投资逐渐成为趋势:将白酒按照股票化操作模式进行买卖,并会像股票一样有涨有跌。新兴事物往往意味着机会。近年来,茅台、五粮液等高端白酒多次上涨,各大银行纷纷试水发行白酒这种“另类”理财产品,其收益也是不断攀升。

连遭破发尴尬

白酒证券化的未来

在亮丽的传统渠道业绩背后,“上市”这一新兴渠道中的高端酒品却接连跌破发行价。凤凰网了解到,截至11月7日,“水晶舍得”、“凤香50年”、“古井贡酒中国强”3款高端酒品均跌破发行价,跌幅最高的已达27.3%。

在已经过去的“黄金十年”里,白酒企业已借助传统渠道赚得盆满钵满,但这也为他们继续下沉渠道形成了一定的困难。酒企在除了传统销售渠道、电商等渠道的布局外,开始尝试走证券化道路。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米”,这个自然界的生物链在近几年的白酒行业中体现得淋淋尽致:在多重利益的驱动下,有资本的白酒企业争相吞并其它酒企,甚至连IT、饮料、房地产企业也来跨界抢食。“塑化剂”事件的影响远未到头,白酒行业的火热还能持续多久?擅长酿酒的企业是否又能玩好攻城略地的资本游戏?是兼并别人还是坐等被兼并?这些都是白酒企业在下一个十年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瞄准白酒的资本游戏

巨头们的动作往往预示着行业趋势。11月13日,有媒体报道称五粮液正与辽宁三沟酒业接洽,欲借收购后者进入五粮液原本薄弱的东北市场。尽管五粮液及时“辟谣”,但五粮液和三沟酒业的“绯闻”并非无中生有。

多重利益成推手

并购之路挑战重重

对白酒企业来说,斥资并购是扩大规模和区域渠道的快捷路径。在资本逐利、企业发展等原因背后,地方政府更是白酒企业大肆并购的强力推手。专家表示,五粮液进行并购扩张有着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同时亦与当地政府下达规划指标相关。

在过去十年白酒行业的高速发展中,不仅诞生了一批龙头企业,也让大量的中小企业找到了市场空间。有分析师认为,白酒企业在并购的“资本游戏”中,考验的将是对整体市场和资源的运作能力。

在闹得沸沸扬扬的塑化剂风波中,为解决塑化剂所带来的阴影,茅台选择主动出击——以开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召集相关专家,回应各方对其塑化剂的质疑。在自证“清白”同时,茅台表示已向国家有关部门递交建议,呼吁尽快出台有关白酒塑化剂的标准。

自证:茅台酒塑化剂未超限

“只有疯子才会给白酒添塑化剂!”贵州茅台名誉董事长季克良在发布会表明了茅台对塑化剂事件的定性。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工程师王莉也介绍,自2011年台湾塑化剂事件后,茅台用不锈钢固定管道和不锈钢软管替换了所有的塑料管道,对瓶盖使用PE材质的塑料制品安全性进行了评估并严密监控。

疑云:塑化剂到底危害几何?

呼吁:行业尽快出台标准

发布会上多位专家“口径”一致地表示:塑化剂本身安全性还不确定,外界无需过分担忧。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马勇表示,部分白酒中检出微量的塑化剂成分,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这不能证明企业生产了不安全的食品。

白酒中的塑化剂究竟来自哪里?现在各方说法不一。有专家认为,它并非人为故意添加,而是一种迁移量,是从包装材料等迁移至酒中。袁仁国也透露,茅台已向有关部门提交报告,建议尽快制定相关标准,但并无说明递交报告的时间和进度。

中国酒业协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言冰接受凤凰网专访时表示,尽管全国白酒产量以达到高位,但市场层面还未有产能过剩的表现,因此现在说产能过剩为时尚早。但他认为,未来的白酒行业产销量将进入“理性阶段”,两者的增速将放缓至10%左右。

“现在说产能过剩为时尚早”

现在的产能到达建国以来的最高点,但过剩与否还有待于时间的检验。因为我们看到截至目前而言,我们国家白酒十年快速发展期还正在进行,这就说明白酒在消费、市场层面上面,需求仍然很大。我认为,白酒产能在逐步增加,当然随之而来的风险是有的,但现在说出产能过剩的结论还为之过早。

“白酒投资模式成熟需3-5年”

白酒的理财产品是新鲜事物,对于总体走势会怎么样,其实大家都没太大把握,所以在目前所发行的这几个酒品,有些可能收益并不是特别理想,我认为是非常正常的。作为白酒企业来说,更多的是将其作为一种尝试。随着投资者对于这种渠道认识的逐步提高,大家经过3-5年能探索出一个比较合适的模式。

产量销量增速应减缓至10%

从每年白酒产量、销量来说,按我的想法,白酒整体的产量和销量应该保持在10%左右的增速会更加合理。在产销量方面,未来十年,中国白酒行业会是一种相对平稳并逐步增长的趋势,不会出现大起大落。在品牌整合方面,中国白酒品牌的结构性的调整还不算多,但是现在有一个现象,就是一个区域之内企业的整合将是以后的发展大方向。

近些年保健酒的迅速发展,吸引了不少白酒企业涉足该领域。张城,是茅台保健酒业公司的董事长。在他看来,保健品行业缺乏规范,消费者的意识也亟待提高。而作为企业,当务之急是做好产品,在此基础上,解决这些问题,共同做大保健酒的市场。

目标:打造行业领军企业

“我们希望通过‘十二五’,最多‘十三五’我们就把茅台保健酒公司打造成行业内的标杆领军企业。”目前,中国劲酒、海南椰岛等为保健酒领域的第一阵营,茅台不老酒、黄金酒、宁夏红等为第二阵营。也就是说,张城决心在8年之内将茅台保健酒“杀”入第一阵营。

“过度宣传伤害保健酒的发展”

张城认为,国内消费者大多对保健酒还持保守的态度,尽管保健酒市场充满潜力,但缺乏行业规范、消费者意识不强,正是行业的现状,也是自己必须要面对的困难。“虚假的、夸张的宣传反而伤害了保健酒和保健产品的发展。”一些保健酒、保健产品的确存在过度宣传的情况,对于消费者来说,“体验”才是最好的营销手法。

消费者意识亟待提高

除茅台、五粮液、汾酒等白酒企业外,广药集团、江中制药等医药资本也意欲在保健酒中分一杯羹,再加上一些区域性的保健酒品牌,保健酒江湖群雄奋起,竞争激烈。“我希望五粮液的黄金酒做得更大,与我们的白金酒、茅台不老酒相互之间交融,把保健酒市场做得更大。”在张城看来,保健酒企业应该共同把市场做大。

在过去的十年里,产能扩张、品牌整合、投资风潮等都已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而岁末塑化剂事件的发生,向白酒这一辆高速向前的“列车”提出了最本质的问题:安全吗?
  在经历一段时间的概念发展后,人们向产品本质的回归,这种每隔一定发展时段就会出现的“返璞归真”,在许多行业都屡见不鲜。 背后深层次的意义显而易见:这正是行业调整的机遇。经过十年高速发展的白酒行业,成绩很多,隐疾也有,最重要的一个是,谁能让消费者喝得放心、健康,才有可能在下一个十年里做大做强,才有希望成为百年老店。前路漫漫,我们拭目以待。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