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7万“预重整”逼停华夏幸福千亿化债路,被疑“黑箱操作”
凤凰华南
凤凰华南 > 资讯 > 正文

417万“预重整”逼停华夏幸福千亿化债路,被疑“黑箱操作”

年销千亿、“环京地主”华夏幸福,近期因为“预重整”又再次登上热搜。11月16日,华夏幸福(600340)公告称,收到河北省廊坊市中级人民法院送达的《通知书》,债权人龙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向河北省廊坊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启动华夏幸福重整及预重整程序,目前法院已受理。华夏幸福在公告中强调,“对预重整无异议”。

有意思的是,11月13日、14日公告前的两个交易日,华夏幸福股价提前收获“两连板”涨停。11月17日开盘后,华夏幸福再度涨停。一方面,市场仿佛对华夏幸福预重整释放出“积极信号”。另一方面,却是多家债权人机构、多名投资者强烈质疑“预重整”公告程序存在“黑箱操作”,担心未来自身的意见被裹挟,权益无法得到公平对待和保障。

疑点一,谁代表公司表态"无异议"?有债权人向记者反应,按照华夏幸福公司章程规定,公告所述"预重整"的"无异议"表态属于公司重大事项,根本未报请债委会、董事会、公司股东大会审批。究竟是谁代表华夏幸福表态,存疑。

疑点二,谁在操盘华夏幸福的预重整?上述债权人对公告流程合规性提出疑问,"廊坊中院的公告显示,10月29日华夏幸福就被申请预重整,按照《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公司收到相关通知书后应当2日内发布公告,为何不上报董事会,反而直接发公告?"此外,公告指定"华夏幸福司法重整清算组"担任临时管理人,但司法重整清算组的构成却未公开,"债权人一无所知"。

疑点三,账上有现金,为什么要预重整?据公告信息,华夏幸福所涉龙城建设的债务问题仅为417.16万元,公司2025前三季度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仍有超24亿元,多位债权人认为这不符合缺乏清偿能力特征。一位债权人告诉记者,"公告提到申诉人多次提告,为何公司管理层没有加以重视、解决,还是另有隐情?"

此外,股价异动也是争议点,内部有人违规放出消息?据大众证券报报道,机构、游资与量化是华夏幸福公告前股价异动的推手。11月14日,一线游资甬兴杭州金城路营业部买入1023.94万元,国泰君安上海新闸路营业部买入超800万元;13日,开源西安西大街营业部合计买入约3500万元。而量化资金活跃的国新北京中关村大街营业部则连续两日上榜,买入金额均为1987.59万元。债权人据此质疑华夏幸福内部有人提前违规放出消息,违反证监会相关规定。

自2021年华夏幸福达成债务重组计划以来,尽管2000亿“债务”处置似乎接近收官,纸面重组签约率近9成,但实际债务却越化越多,新增逾期债务冲到245亿,四年累计亏损超600亿,净资产已变成负值。债权人认为,当原来的债务偿还计划已无力通过自造血完成,"债务二次重整"或成为"化债"的新希望。如何厘清在化债过程中各方主体的权责,尊重债权人、中小股东的话语权和知情权,让化债和重整在阳光下进行,才是华夏幸福和相关方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