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创星米磊:卡脖子难题彻底解决需要10到20年以上
凤凰华南
凤凰华南 > 资讯 > 正文

中科创星米磊:卡脖子难题彻底解决需要10到20年以上

自动播放

“一场长期主义者的战斗”,这用来描硬科技投资再合适不过。

硬科技创新通常需要长时间的研发和高成本的投资,周期性长、难度高、不确定性强。资金、耐心、相关背景,这几个要素在硬科技投资事业中缺一不可。投资人需要同时具备这些才能陪着企业走下去,但是技术背景的要求可能在第一步就让投资人退避,科技项目成长缓慢也可能让他们中途退缩。

由于各种因素,一段时间以来,社会资本对硬科技领域兴趣值一直不高,也不敢轻易冒险投资。

但近年来,硬科技领域出现了一些重大突破和进展,比如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生物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随着科技的迭代加快,硬科技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投资和关注。许多创业公司和投资机构纷纷开始将目光投向硬科技领域,政府也开始加大对硬科技的支持力度,鼓励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在这股“硬科技浪潮”中,投资人米磊属于走在前端的那一波。

早在2012年,米磊在西光所指引下和其他合伙人共同发起了国内第一支专注于硬科技的天使基金——“西科天使基金”。2013年他作为创始合伙人组建了国内第一家专注于“硬科技”的国家级孵化平台——中科创星,目前很多企业都有这家投资机构的身影。

就在3月3日,由中科创星所主办的硬科技冠军企业创业营开营(以下简称“冠军营”)论坛暨2022年广州市硬科技企业培育百强榜单发布仪式在广州举行。带着对硬科技创新的系列疑问,如半导体卡脖子问题什么时候能解决?我国硬科技哪个领域与世界差距最小?凤凰网《湾区会客厅》采访了硬科技理念提出者、中科创星创始人米磊。

采访中他分享了进行硬科技投资的价值理念,指出现在硬科技创新领域所存在的卡脖子难题和人才缺失问题,同时也分析了大湾区给予他们的环境优势。

中科创星米磊:卡脖子难题彻底解决需要10到20年以上

三大价值之间的衡量

米磊是硬科技理念的提出者,他与团队的投资理念也围绕着“硬科技改变世界”这一命题。

投资总是有风险,求回报。那如何衡量投资效益?

面对这一问题,米磊以三大价值形成衡量体系:知识价值、社会价值以及经济价值。“只有三个价值都会增加我们才会投资,我们会整体进行平衡而不只是关注某一点。”

在投资理念的指引下,他和团队相信技术是真正创造价值的,“我们要真正去支持那些能够创造价值的核心技术,越是难的、越是困难的技术,我们越应该要支持。”

这些困难的核心技术包括了半导体、航天、材料、量子计算、核能核聚变在内,“这些都是特别难、周期特别长的,都是我们愿意支持的。”

在硬科技投资领域深耕多年,米磊已经携中科创星在这片沃土做出了不少成绩。冠军营的创办是其中一个,这是国内首个专注于硬科技领域的创业训练营,自2015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七期,合作了120余位硬科技冠军企业家、行业专家、专业外脑导师,也积累了480余家硬科技企业服务真实案例。

米磊认为冠军营的举办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他指出,硬科技冠军营的形式能够把一流的硬科技创业者汇聚在一起,帮助他们茁壮成长,给予他们在创业过程中的经验分享,同时让他们在创业过程中少走弯路。

“我觉得硬科技冠军营是非常好的社群,能够有效聚集一批优秀的企业,这是科技创新生态打造中的重要一环。”

这样的初衷,陪着冠军营举办到了第八届,据米磊透露,这一届的68个学员都是硬科技的创业者,他们来自各个方向,覆盖了从芯片到材料、航空航天、生物技术等各个领域。

中科创星米磊:卡脖子难题彻底解决需要10到20年以上

“硬科技”的前进难题

冠军营开营论坛的演讲中,米磊提到了和科技部火炬中心共同梳理的“硬科技树”,这颗树的树干由空间、信息、能量、生命、物质组成,他们分别代表着经济发展所依赖的几大领域。

几个领域里,米磊认为,能源相对来说是国内做得较好的地方,光伏、新能源汽车等方面的优势都让他对这一领域的中国水平更有信心。而半导体所在的信息领域以及生命科学领域则是中国与国际上差距最大的两个领域。

半导体技术不断发展,但是在芯片制造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技术瓶颈,例如芯片制造的精度、性能和可靠性等方面的限制,都是制约半导体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除了技术瓶颈,成本压力、设计复杂、贸易摩擦等都是半导体产业的卡脖子难题,这些难题彻底解决需要多少时间?

面对这一问题,米磊也有着长期主义者的冷静:“我觉得是很长的路线,需要很长的时间和努力才能逐步解决,不是一蹴而就的。”他认为,要彻底解决需要10到20年以上的很长时间,“四五年可能会局部缓解,但因为卡脖子的点太多了,一个个解决周期是很长的,在某些重大卡脖子领域我们的难度还是很大的,所以我们需要有耐心,需要长期的投入,有更多的人才坚持下去,才有可能把它逐步解决掉。”

在说到硬科技到应用转化之间的难点时,米磊也再度提到了人才这一关键词:“最难的是缺乏一批专业的人才把硬科技转化出来。”

如今,硬科技领域已经成为主流的投资领域,然而,人才的缺乏又成为更凸显的难题,事实成为——伯乐难寻,千里马更难寻。

中科创星米磊:卡脖子难题彻底解决需要10到20年以上

这也是中科创星创办硬科技创业营的原因之一,“希望把一批有志于做科技成果转化的科学家,通过硬科技创业营的帮助,让他快速成长为真正的硬科技企业家,有硬科技企业家才有可能把科技成果、把硬科技转化出来。”

米磊坦言,中科创星至少一半以上都是理工科的专业技术人才。

在大湾区热土上成长

由于深度合作的背景渊源,中科创星选择在大湾区举办第八届硬科技冠军营,在米磊的讲述中,大湾区也有更多的优势。

他说到,粤港澳大湾区现在是国家重点布局的“双中心”(科学中心、科创中心)重要聚集地,是打造科技创新的高地,也是国内创新创业的热土。

2019年初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里,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一个重要目标。

“跟大湾区的合作原因一是可以支持大湾区的科技创新发展,二是硬科技冠军营的企业能在大湾区找到非常好的合作机会。”

如米磊所言,相对于其他区域来说,大湾区在区位优势、创新元素、经济体量各个方面都更有潜力。

但米磊觉得大湾区仍然有需要加强去做的方面,也就是吸引人才。他指出,“目前粤港澳大湾区最擅长的是做科技成果转化,后半产业端最强,在科研端还需要不断加强,要打造出更好的环境,吸引更多科研人才来到粤港澳大湾区做科技创新,这样才能有更多的科技成果能够转化出来。”

对于这一难题,米磊建议地方政府在打造科技创新的环境下,去培育更多的耐心资本。“希望有更多的机构去支持科技成果转化,能培养更多的科技创新人才,尤其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人才,这样才能有更多的成果转化出来。”

据他所言,中科创星在大湾区做硬科技创新的工作已经有好几年的时间,这片热土已经成为他们深深扎根的地方。

从坐冷板凳到成为主流投资市场,硬科技与时代相伴相生。在硬科技投资里,有长期主义者的死磕到底,也有来来去去的观望者,红利何时砸到自己头上无人得知。但事实正如米磊曾在文章中说的,“中国需要硬科技,更需要‘十年磨一剑’的硬科技精神。”

(拍摄/剪辑 李艺基、邓妃钻  文稿/苏晓玲)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