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年的中华文明,让神州大地遍布古朴、纯美、别具特色的村庄。这些村落散发出来淳朴气息,让画家像蜜蜂一样,追寻并飞舞其中。但是,在工业文明的洗刷中,很多的特色村落被埋葬在时代进步的滚滚车轮中,埋葬在我们对经济的渴求中,埋葬在我们对坏境的破坏中……,最后它们只存在于这些画家的画中。面对发展与传承,我们开始思考,如何保留最具特色的原始生态?环境与经济如何并存?如何让住在这美丽土地上的老百姓能更幸福的繁衍生息?
蔚蓝的天空,连绵的山峦,无边无际的苍穹,群山环抱着的土地,这里清新的空气令都市混浊的生活中早已迟钝的感官又再次活跃澄明,捕捉到了光与影、气息与芳香、清风与明月。村前的小河一如既往地清澈,在两岸水草的拂拭下,青白色的水流缓缓向前延伸着。触目之处,翠绿的烟叶和树木一望无际,石榴林中,灰瓦白墙探出头来。细细的河流淌过凤窝,它见证了这方水土的岁月变迁。
凤窝青山依旧葱茏,溪流依然清澈,大自然给予这个彝家村寨的回馈在这个时代显得尤为突出。在这样青山绿水间生活的彝族居民,仍然保持着最古朴最闲适的生活方式。尽管物质条件飞速发展,但凤窝人的心还如流经村落的河流一般,平静而自然,保持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状态。若不是看到现代化的设施,你会以为自己不小心回到了百年前。
大山依旧阻隔了凤窝与外界的联系,却也因此保持了它纯正的自然形态。生活在这里的彝族人民世代辛劳,耕种环保生态的农作物,耕种自己的幸福,他们保持着最淳朴的乐观与豁达,和对凤窝最纯粹的热爱。
坐落在凤窝村的玉溪庄园,将庄园经济模式与优质经济作物种植的管理模式有机结合,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维持并塑造了凤窝更加有机、绿色的生态环境。
凤窝村
在云南省玉溪峨山县,有一个四面环山的自然村,这就是凤窝村。这里海拔1313米,森林覆盖率达86%,居住着57户彝族人家。这里有肥沃的土壤,每年有两千多小时的日照和丰富的水资源,这些特定的风土条件决定了这里自古便是农作物的丰产区。
云南画院副院长郭游
我现在的画都是我这么多年跑的最生态的地方,比如云南的湿地、原始森林等,所以我来到了这里。这里远离城市,环境相对要封闭一些,保护的也更好一些,空气也比较好。
[详细]
编者言:
一直都认为,画家看世界的角度和我们是不一样,美与丑是他们审视世界原则,只有美的事物才够资格画入他们的画中。正如郭院长说的,我来了,画了,那么玉溪庄园就是美的。
编者言:
很羡慕画家,人是自由的,心更是自由的。他们在追求美好事物的时候,也是在追求一种自然的生活方式。在玉溪庄园他们寻找到了一种纯粹的、自然的、原生态的生活。
云南画院一级美术师杨成忠
作为花鸟画的画家,我觉得生活在云南确实是很福气的,玉溪在云南的中部,各方面资源很富饶,植被也很好。玉溪这个地方不管种什么农作物,都可以得到很好的生长,这确实是一个风水宝地。
[详细]
相比几乎被商业化了的凤凰、丽江,凤窝这样有着浓郁原生态气息的村庄犹如一颗纯净的明珠。除了凤窝,中国还有许多未曾被商业浪潮席卷的村落,或秀美,或恢弘,但都有同样的特征——保持着最原生态的自然风貌和生活方式。
宏村享有“中国画里的乡村”之美称。山因水青,水因山活,建于南宋绍兴年间,距今800多年。湖光山色与层楼叠院和谐共处,自然景观与人文内涵交相辉映,是宏村区别于其他民居建筑布局的特色。
全村现完好保存明清民居140余幢,古宏村人规划、建造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是当今“建筑史上一大奇观”:居民引清泉入村,经过滤流向村外,这种科学的村落水系设计,不仅为村民解决了消防用水,而且调节了气温,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充分体现了古宏村人因地制宜、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宏村的生活是轻松的。生活在宏村的人们的作与息,让人想起曾在离此不远的彭泽做过县令的陶渊明,想起令人神往的《桃花源记》。尽管现在的宏村也处在商业化的冲击之下,但原住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性,并没有因游人和金钱而改变,坚持着古朴、自然的生活方式。
宏村的保护性开发坚持的是一种“政府主导、企业运作、村民参与”的三方合作模式,每年数千万元的门票收入中有33%返还给当地政府与村民。政府鼓励村民从事传统的木雕、砖雕等手工艺品开发及特产售卖,按照传统习惯在溪水边浣衣、用圆匾晾晒干菜等,在展现传统生活形态的同时获取收益。
安徽宏村
宏村位于安徽省黟县境内的黄山风景区,是安徽南部民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古村落,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态、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闻名天下。
图瓦村是个长条状的村子,由于木头小屋方方正正,村庄看上去也显得有棱有角。村中的小路向村子四周的松林延伸,一进入松林便了无痕迹。放眼望去,四周的山脉像是一双大手,将这个村庄呵护在掌心。在夕照中,图瓦村里那些带有尖顶的、颇具瑞士风格的小木屋反射出一丝丝温暖的金黄色光芒。
图瓦人是我国一支古老的民族,以游牧、狩猎为生。近四百年来,定居喀纳斯湖畔,他们勇敢强悍,善骑术、善滑雪、能歌善舞,现基本保持着比较原始的生活方式。原木垒起的木屋、散布村中、小桥流水、炊烟袅袅、奶酒飘香。古朴的小村景致,象喀纳斯湖一样充满神秘色彩。
图瓦人所住的房屋叫木刻楞房屋,这与当地的物产资源有关。这里地处阿尔泰山深处,森林资源十分丰富。在这样的环境气候条件下,木刻楞既可解决保暖又可解决防潮,被称为“天赐的房屋”。木刻楞房屋造价相对低廉,在当地建造一栋普通木刻楞房屋一般只需一两万元,讲究一些的也只需两三万元,这对图瓦人来说也是能够承受的。
跟随着画家的脚步,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图瓦村。图瓦村也以此为契机,争取旅游开发资金,解决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问题,并鼓励村民采取各种方式参与导游、节庆文艺表演、马匹租赁、餐饮买卖等,甚至将部分门票收入直接返还村民。如今图瓦人几乎家家都有了摩托车甚至汽车,昔日的马背民族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开始改变。
新疆图瓦村落
在新疆布尔津县,阿尔泰山深处的喀纳斯湖区,生活着大约2000名图瓦人。图瓦村夹在两山之间,不宽的山谷,刚好供80多户人居住。由于山不高,山谷开阔,村庄因而也显得安详。村庄的背后是山坡,山坡的顶端是雪峰。
中国原生态的村落并不少见,但能在商业文明中原滋原味保留下来的,屈指可数。 每个古村落的历史有一种精神文脉的支撑,她是我们祖先的智慧结晶,留存于千百年的历史长河所形成的遗存中。如果失去了这种精神文脉,舍弃了文化传统和文化个性,必将是不可挽回的损失。 古镇的先民们创造了古朴素雅的古老城镇,我们在保护好古城镇的同时,依然可以造出传统田园牧歌和现代时尚生活相融合的现代城镇。而这一切的根基,便是其中的每一个人,多思考如何“取信于民,返利于民”,才能让每个原生态的古村落不再成为消逝的记忆。
凤凰新媒体介绍
|
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
|
广告服务
|
诚征英才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意见反馈
|
凤凰卫视介绍
凤凰新媒体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Phoenix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